商洛日报社简介 - 商洛之窗
《商洛日报》系商洛市委(原商洛地委)的机关报,是一张以全市各级党政干部、员工和城乡大众为首要读者群的当地综合性的干流媒体。
“”时代,全国地(市)、县鼓起办报热潮。为了更好地宣扬党的方针方针和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,加强对商洛区域各项作业的领导,发动、安排和教育全区公民破除迷信,解放思维,建造社会主义的新山区,商洛地委依据陕西省委1958年8月6日第390号批复,于1958年12月16日作出了关于兴办《商洛日报》的抉择。商洛日报社建立后,于1959年2月正式对外作业。
1959年3月2日,《商洛日报》创刊出书,四开四版,暂出双日刊。1959年10月交商县邮局代理发行。
1961年2月4日,商洛地委决议,吊销商洛专区所在地的商县县委机关报《丹江日报》,同《商洛日报》兼并。1962年1月,商洛地委决议将《商洛日报》更名为《商洛报》,仍为四开四版,周三刊。1964年9月8日,陕西省公民委员会报经国务院赞同,将冷僻难认的地姓名中的“雒”字改为“洛”,时值原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、我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舒同到商洛查看指导作业,为《商洛日报》题写了报头,从1964年9月10日起遂将《商雒报》改为《商洛报》,一向沿用至今。《商洛日报》草创时发行量只要4000多份,后增至7000多份。
1967年1月19日,《商洛报》出书至1315期时,因“文革”冲击,被逼停刊。从1967年1月24日至1970年5月30日,先后出书《赤色商洛报》13期、《赤色要闻》120期、《赤色电讯》287期,均为编发新华社电讯稿,无本地新闻。这段时刻的发行量只要2000多份。
1969年1月,商洛专区革新委员会决议将商洛报社、区域电影公司、新华书店、商洛剧团兼并为商洛专区思维宣扬站。1970年5月30日,商洛专区革新委员会决议吊销商洛报社组织。
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商洛山区焕宣布生气勃勃,广阔干部大众深感需求有一张当地党报,把党的富民方针、外地致富的经历和各类信息及时传递给山区公民,把商洛革新老区产生的改变介绍出去,不少人写信给地委领导,要求康复《商洛报》。1986年3月20日,商洛地委宣扬部向地委报文请示,主张赶快复刊报纸。1987年8月26日,商洛地委宣扬部依据地委领导指示,向陕西省委宣扬部请求复刊《商洛报》。1988年3月3日,陕西省新闻出书局依据国家新闻出书总署的批复,赞同《商洛报》复刊。同年7月29日,商洛区域编委会依据地委决议,赞同康复商洛报社,县级事业单位,编制44人。1989年5月31日,陕西省新闻出书局正式发给报纸登记证,国内一致刊号为CN61—0045,是陕西省十个地市党报中复刊最晚的一家。时任地委书记的周述武等领导对报纸复刊给予全力支持。地委委员、宣扬部长鱼安治为复刊做了很多作业。
1989年7月29日,《商洛报》复试1号在报纸停刊20年后初次同读者碰头,共试刊两期。1990年1月正式出书,四开四版,周二刊,由商洛区域邮电局代理,对全国揭露发行,邮发代号为51—32。1993年1月改为周三刊,1997年1月增至周五刊,1998年1月更名为《商洛日报》。2001年1月起改为对开四版。2001年9月17日,陕西省公民政府依据国务院赞同,赞同吊销商洛区域,建立地级商洛市。同年11月23日,商洛地委依据陕西省委决议,以商洛市委名义正式对外作业,《商洛日报》亦随之改为商洛市委机关报。
《商洛日报》复刊之初,发行量只要8000份,今后逐年递加,发展到33000份至35000份,最高时达36000份,全市均匀每66人具有一份,成为商洛市仅有对全国揭露发行的干流报纸。